7月13日,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动员大会在北京举行。此次代表团阵容庞大,总计716名成员,其中核心力量为405名运动员。此外,还有一支由43人组成的强大辅助团队,涵盖医疗康复专家、机械师、球童、马工及心理治疗师等多个专业领域,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这其中有15名“康复师”将随团出征,为运动员们保驾护航。

01


体育圈儿有一句俗话:“好队医能撑起半支运动队”。对于承载着国家厚望的运动员而言,有没有好的体能和好的康复治疗,是延长其运动寿命的基础环节。康复师不仅是他们背后的坚实力量,更是他们勇往直前、全力以赴的坚强后盾。

运动康复,在国外被称为运动物理治疗指的是针对体育运动人群的物理治疗,这些人群包括运动爱好者、业余运动员、职业运动员。在国外,康复师不仅以其高度的专业性闻名遐迩,更享受着极为丰厚的待遇和崇高的社会地位。因此,成为一名合格的运动康复师,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积累,其专业门槛之高,也进一步凸显了他们的专业价值。

生命在于运动,而只要参与运动,无论你的运动水平如何,身体都会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运动损伤。而90%的运动损伤都不需要进行手术。运动康复通过物理治疗技术帮助体育运动人群预防运动损伤、处理运动损伤、并帮助运动人群在出现运动损伤后尽快康复,并逐步回到比赛或运动中。

在早些年,相比其他发达国家,我国的运动康复和体能训练水平仍较差。我国许多运动员在其运动最佳年龄段时,往往因为伤病而状态下滑或提早退役,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大量浪费。但随着运动康复的发展,运动员得到了更及时和更专业的康复,无形中增强了中国运动员的硬实力。


无数个康复师,他们作为运动员背后的无名英雄,帮助了很多人。我们希望更多读者能关注到这个领域,甚至投身其中,这个行业的人才对于延长我们的运动寿命以及保持竞技状态,都太重要了。

    02

作为国家队的康复师,工作内容是什么?

作为国家队的康复师,工作内容是什么?
01. 伤病预防和治疗:‌
负责国家队、‌省市队重点运动员的伤病预防、‌治疗和康复训练及项目管理等。比如说运动员在受伤的当下立刻避免他们继续活动产生更多伤害、判断受伤的状况给予恰当的紧急处理,并协调医师与其他训练师控制伤害的情况。在伤况稳定后,给与合理性的安排让选手能早日回到正常训练的计划中。透过平日的训练还有一些检测,发现运动员的短板与身上的弱项,规划训练方案补足短板。

02. 制定和实施康复治疗方案和计划:‌
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,‌制定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和康复训练计划,‌并实施这些计划。

‌03. 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:‌
通过运动疗法、‌手法治疗、‌声、‌光、‌电、‌热、‌磁等物理治疗手段,‌保障运动员恢复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。

‌04. 日常训练计划的配合:‌
与运动队教练员、‌科研人员、‌队医等合作,‌做好运动员日常的训练计划。

05. 病历档案管理和经验总结:‌
定期整理运动员病历档案,‌总结康复技术经验,‌重点病历汇报分享。

‌06. 内部技术交流研讨和教育培训:‌
定期进行内部技术交流研讨,‌参与教育培训,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。

‌‌07. 个性化评估和康复计划制定:‌
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,‌包括病史、‌症状以及体能测试等,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。

‌08. 康复训练和指导:‌
根据个性化的康复计划,‌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,‌包括力量训练、‌平衡训练、‌柔韧性训练等。

09. 康复进展的监测和调整:‌
密切关注患者的康复进展,‌对康复中的患者进行监测,‌包括运动能力、‌疼痛感受、‌身体功能等方面的变化,‌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。

‌10.康复知识的普及和生活指导:‌
向患者传授康复知识和生活指导,‌包括如何正确进行日常的活动、‌生活姿势的调整、‌预防再次受伤的建议等。


如何看待损伤?

运动伤害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事件,应该算得上是一个累积的过程。经过多次的失衡加上一个导火索,比如说踏上台阶或是扭伤等等,运动伤害就出现了。所以在康复的处理上,康复师除了处理伤害,避免已经出现的损伤加重之外,更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。在身体的层面我们会需要考虑肌肉等纤维系统、神经的讯号系统、周围的血流反应等等。除了解决损伤,减低受伤的风险、增进运动与日常生活的健康,同样是康复师的职责。

一个好的康复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?

一个好的康复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。
首先,他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,包括理解体解剖学、生理学和运动科学等方面的知识,以及熟练掌握各种康复技术和治疗方法。其次,他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,能够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和运动员建立良好的关系,有效地传达信息和指导训练。此外,一个好的康复师还需要具备耐心、细心和责任心,能够为运动员提供全面保障。

康复的意义是什么?

“早康复总比晚康复好,晚康复比不康复好。如果你能坐轮椅,就不要卧床,如果你能拄拐,就不要坐轮椅,如果你能独立行走,就不要拄拐。即便你最后难逃残疾的厄运,康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你的残余功能,发挥你的潜能,提高你的生活质量,这就是康复的意义!”

砺建安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了康复的意义:骨折后第5天,他在无拐杖的情况下步行半小时;第11天开始尝试慢跑;第80天,在广州马拉松赛上完成了人生第一次‘全马’。

他说:“罹患疾病或肢体功能障碍绝不是运动的终点,而在规范、合理、科学的康复指导下,运动本身正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

  03


与以往奥运会代表团名单中对医疗人员统一称为“队医”不同,今年“康复师”这一角色得到了明确且独立的命名,这不仅是称谓上的变化,更是中国运动康复领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它标志着,在经历了长达30年的蓬勃发展与不懈努力后,运动康复作为一门专业学科,其独特性与重要性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认可与尊重。

每一个康复师,都是运动员们背后默默无闻的英雄。他们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,为运动员们量身定制康复计划,帮助他们从伤病中恢复,重返赛场。在运动员们追求极限、挑战自我的道路上,康复师不仅是治疗者,更是激励者与伙伴。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为运动员们的梦想保驾护航,共同书写着体育精神的辉煌篇章。

这一变化,不仅体现了中国运动康复领域的专业进步,也预示着未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。随着社会对康复意识的不断提升,康复师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,为更多人的健康与幸福贡献力量。我们期待,在未来的日子里,中国康复领域能够继续前行,康复师们能在自己热爱的专业里继续发光发热,奋力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