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正是你们的支持,让我从无法站立到重新站起来,从站起来到能够行走,再到一步步恢复身体机能,过上正常生活。你们的付出,我将永远铭记在心。”这封手写信的落款处,“苟冬旭”三个字写得格外有力。
作为河东区郑旺镇中心小学的体育老师,此刻他正站在熟悉的篮球场上,看着学生们奔跑的身影,不禁低头看了看左膝。
那个改变命运的下午,冬旭老师记得格外清晰,在教职工篮球赛现场,作为主力前锋的他飞身抢断,却在落地时听见“咔嚓”一声脆响。左膝传来的剧痛让他瞬间蜷缩在地,汗水浸透了红色球衣。
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:前交叉韧带断裂,伴随腓骨骨折。这种常见于职业运动员的严重损伤,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同样致命——膝关节丧失稳定性,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永久性损伤。
手术室后,当麻醉剂逐渐失效,苟冬旭发现自己的左腿像灌了铅般沉重,膝盖只能勉强弯曲20度。更可怕的是肌肉萎缩——曾经健硕的双腿变得细弱,连站立都成了奢望。
“我还能站上操场吗?今后的生活怎么办……”深夜里,这个身高1米80的北方汉子盯着病房天花板,泪水无声地打湿枕头。
就在他觉得日子没有指望的时候,事情迎来了转机。临沂市康复医院康复医学二科主任王宇航检查完患肢后的一句话,成了苟冬旭黑暗中的一道光:“现在开始系统康复还不晚,咱们一起努力。”
在王宇航的指导下,临沂市康复医院的医护团队对冬旭老师进行了全面的康复评估,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,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,包括肌力训练、关节松动技术、血流限制训练、悬吊疗法、针灸、理疗等在内的全周期综合性个性化治疗方案。考虑到患者在能够行走之前常常感到焦虑和情绪低落,医院还提供了心理治疗。
最初的训练堪称残酷。被戏称为“电烤”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,每次治疗都会让肌肉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;悬吊训练时,汗水在衣服上洇出人形水渍;关节松动术带来的疼痛,常常让他把嘴唇咬破。
“冬旭老师,咱们今天多弯一点角度好不好?”每当想放弃时,康复治疗师举着的记录本总让他咬牙坚持。本子上密密麻麻的数字,从20度、30度,逐渐变成60度、90度。
历时康复的第三个月,奇迹悄然降临。在物理治疗师鼓励下,他颤抖着迈出第一步。膝盖的钝痛仍在叫嚣,但脚掌触地瞬间,温热的实感从脚底直蹿心口。一步,两步……窗外的阳光斜斜洒进来,为他镀上一层金边,仿佛连命运都为之动容。
随着膝关节活动度改善,训练内容开始向职业需求倾斜。康复计划里陆续引入了单脚跳、绕桩跑、折返跑、弓箭步跳跃等训练项目,帮助他尽快重返工作岗位。
“折返跑达标!”“弓箭步跳跃达标!”康复治疗师的记录本上,捷报越来越密集。当某天清晨他独自完成三级跳及折返跑训练时,康复训练室突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——原来这群“严师”早已悄悄地录下他每次突破的瞬间。视频里,他从拄双拐蹒跚,到单脚跳跃过障碍,最后绕桩疾驰,180多天的蜕变在视频快进中破茧成蝶。看着屏幕里一点点变化和进步的自己,苟冬旭感触颇深,无不激动和欢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