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义
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,遗传、局部营养障碍、免疫与代谢异常,外伤、中毒、辐射等,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,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,称为白内障,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,导致视物模糊,严重时可致盲。多见于40岁以上,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。
常见症状
白内障的常见症状:视物模糊、发雾或不清晰、色觉异常、复视、视力下降而频繁更换眼镜、看灯或太阳时出现眩光、夜间视力差、视野缺损、花眼人群出现暂时性的近视力改善等。
常见分类
白内障分类方法有很多,临床上常按发病时间和混浊部位进行分类。按发病时间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。
1、先天性白内障。又叫发育性白内障,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,多为静止型,可伴有遗传性疾病,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,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,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,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,后极白内障,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。
2、后天性白内障。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,营养代谢异常,中毒,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,分为6种:①老年性白内障,最常见,又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,多见于40岁以上,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,与多因素相关,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,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、内分泌紊乱、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。②并发性白内障(并发于其他眼病)。③外伤性白内障。④代谢性白内障。⑤放射性白内障。⑥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。⑦后发性白内障。
按晶状体浑浊部位可分为皮质性、核性和后囊下三种类型。
1、皮质性白内障、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,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:初发期,未成熟期,成熟期,过熟期。
2、核性白内障。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,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,早期呈淡黄色,随着混浊加重,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、深棕黄色,核的密度增大,屈光指数增加,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,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,因此,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,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,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。
3.后囊下白内障。混浊位于晶状体的囊膜下皮质,如果位于视轴区,早期即影响视力。
治疗方式
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。专家指出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(ECCE)和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(PHACO)。两者共同特点是切口小并保留了晶体后囊,便于植入和固定人工晶体。术前医生会根据您眼睛的具体情况来衡量哪种手术方式适合您。
白内障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并及时治疗,以免视力下降严重甚至继发青光眼导致失明。手术的一般标准是,矫正视力低于0.3。但也有一些特殊要求的病人,像画家、司机,虽然矫正视力要比0.5好,但白内障的程度已经影响工作、学习、驾驶汽车等日常行为,也应早日手术。等到白内障长“熟”了时才做手术这种观念是古老的也是错误的,过“熟”的白内障反而会增加风险和手术难度。
另外,以下情况应尽早手术:①白内障已经造成了晶体膨胀,有继发青光眼的可能②患者有糖尿病,白内障影响眼底的检查和治疗。
预防措施
1. 日常护理:避免剧烈远动,尤其注意避免眼部及眼周围头部的碰撞伤。2.外出戴防紫外线眼镜。3.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,性格开朗,休息与运动应合理安排。4.看书写字、看电视时间应适当控制。2.饮食调理:多饮水,多食用水果、蔬菜,尤其是深绿色蔬菜(叶),芥蓝、青椒、盖菜、菜花、西兰花,避免食用油炸食品以及人造脂肪、人造黄油等。